作者: 李艷粉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5 09:39
中國菏澤網消息(記者 李艷粉) 近日,菏澤學院化學化工學院“青春鄉遇,逐夢魯鄉”志愿服務團隊深入成武縣多個鄉村與企業,開展暑期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活動。團隊秉持“科技賦能產業,青春助力振興”理念,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。
在蘇張莊村,有著20余年服裝產業發展史的共富工坊,通過“平臺公司+村集體+企業”模式,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。菏澤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志愿者充分發揮化工專業知識優勢,針對服裝生產中環保材料的應用、化學品的安全使用等問題,為工坊提供了專業建議。此外,他們還積極參與“共享課堂”“咱家大食堂”等惠民活動,普及食品安全知識,為鄉村治理貢獻力量。
在秦田莊村,志愿者調研大棚種植、農耕研學基地等項目,從化學專業角度了解檢測技術在農產品安全把控中的應用,探討直播帶貨等助農方式,推動“美麗鄉村”向“美麗經濟”轉變。
黨集鎮的共富數字魚倉是科技養魚的新典范。志愿者學習陸基循環水養殖技術,分析消毒劑、pH調節劑等化學產品應用,探討優化水質管理、減少藥物殘留的方法,并走訪庭院養殖戶,交流環保技術。
此外,志愿者還走進山東朗晟科技有限公司,觀摩五氯吡啶等精細化學品智能化生產線,通過DCS控制系統了解現代化工管理流程。在黨集古村,志愿者接受紅色精神洗禮,調研古村文旅模式,從化學視角思考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點,為非遺傳承與產業升級出謀劃策。
在周自齊博物館,志愿者通過珍貴文獻與實物藏品,了解近代名人歷史貢獻,聚焦“文化展示+公眾服務”模式,探討化學技術助力文物保存,思考歷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關聯。成武縣博物館的農耕器具、革命文物展現了魯西南歷史變遷,志愿者挖掘傳統手工藝文化振興潛力,提出“化學+文物保護”思路。
在本次三下鄉活動中,團隊以專業所長回應鄉村所需,在七站行程中交出了“科技助農、文化鑄魂、產業興村”的青春答卷。